近年來,齊齊哈爾市泰來縣積極引導農戶優化種植業結構,擴大中藥材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規模,大力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板藍根種植為主,防風、桔梗、甘草、黃芪、柴胡等多種藥材廣泛種植的格局,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舉旗定向推動中藥材發展。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泰來縣堅持把“特色中藥”作為縣域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之一,不斷創新厚植發展優勢,把板藍根產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新引擎來抓,為了種好中藥材,泰來縣依托省級中藥材示范強縣項目,鼓勵鄉、村大力發展中藥材,對鞏固中藥材種植面積大、增加面積速度快、帶動能力強的鄉、村給予一次性獎勵。實現了板藍根等中藥產業的強勢發展。目前,中草藥種植面積從幾千畝發展到了15萬畝,中藥材產值達到2.5億元,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實現了從“龍江板藍根第一村”到“中國板藍根第一縣”的跨越。
著力推動產業鏈縱深發展。為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泰來縣對中藥材生產經營者出臺了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將中藥材項目列入招商引資主攻方向。制定了《泰來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為新引進的中醫藥企業在貸款、人才引進、企業增資擴產等方面提供支持。成功引進了哈爾濱信衡中藥材有限公司生產加工及中草藥交易中心項目;黑龍江淘草中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現代化中藥智能配送中心及保健食品生產加工項目,淘草中醫藥達產后年可煎藥1.5萬服,生產保健品20萬噸,加工農副產品50萬噸。近三年,通過科研機構、制藥企業跟蹤板藍根種植,泰來縣產出的板藍根完全符合藥企需求和內控標準,引來了全國多家知名藥企前來采購板藍根原材料。
有的放矢開展科技培訓。為解決農民不想種、不敢種、不會種的問題,泰來縣高度重視板藍根產業發展,傳統種植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發展,以前一家一戶分散式、粗放式種植正在向規?;?、科學化方向發展。通過與東北林業大學、省農科院、廣藥集團、葵花藥業等校企廣泛開展合作,為全縣中藥材生產加工能力提升儲備了科技力量,并圍繞藥材選種、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強農技服務,年初以來,縣農技中心利用快手、微信平臺開展技術講座,培訓農民3000人(次)。聘請省市中藥材專家來縣里開展科技講座,培訓中藥材技術骨干100人。農業技術部門針對春季低溫情況制定了《泰來縣中藥材種植實施方案》,并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避免因低溫導致中藥材病蟲害的發生,及時有效做好防控工作。通過多年種植經驗積累和科技培訓,藥農基本掌握了中藥材生產種植技術。截至目前,全縣從事藥材種植農戶達1335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專業服務組織發展到60余家。
逐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泰來縣堅持以加強規模合作社建設、推行標準化規模種植、壯大中藥材基地為主抓手,探索中藥材種植,為農民就業增收找“鑰匙”,不斷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種植、收獲、晾曬等主要環節提供就業崗位,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務工,增加家庭收入,2022年,累計用工達22萬人次,召集的農戶每天8小時工作制,平均每天收入100元,用工勞務支出2200萬元。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吸引外出返鄉人士在家門口實現了創業,讓當地村民有了更寬廣的增收門路。
推動中藥材種植集群發展。泰來縣立足于第一季溫帶的地理優勢和中藥材種植的產業優勢,建立以中藥材加工為核心、以中藥材種植生產為主線、以提高泰來縣中藥材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重點,構建中藥材種植片區,提升泰來縣中藥材產業規?;?、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一體化發展水平,在大興鎮、寧江鄉、泰來鎮等3處基地,建設了面積共6萬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并建設“高標準種植基地”5處、1.5萬畝,在種植區內新增灌溉井、輸電線路、農業物聯網系統,有力推動了中藥材標準化建設。同時引進“互聯網+農業”逐步實現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全程可追溯體系,將種植、管理、收獲、倉儲、加工、檢測、物流等信息錄入數據庫,生成二維碼,形成完整的農產品溯源系統,緊密聯系田間地頭與市場端頭,保證了產品從地頭到生產車間全程可追溯,確保質量安全。
來源:黑龍江網